• <acronym id="xnrqm"><strong id="xnrqm"><xmp id="xnrqm"></xmp></strong></acronym> <td id="xnrqm"><ruby id="xnrqm"></ruby></td>
    <p id="xnrqm"><del id="xnrqm"><xmp id="xnrqm"></xmp></del></p>
    <table id="xnrqm"></table>
    <p id="xnrqm"></p>
  • <p id="xnrqm"><label id="xnrqm"><xmp id="xnrqm"></xmp></label></p>
      1. 中國西藏網 > 文史

        新華全媒頭條|風雪唐古拉的長情相伴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4-02-27 08:54:00來源: 新華網

          一切偉大的行動,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。就如同長江,剛剛從唐古拉山發源時,只不過是一股小小的清泉。

          一切偉大的力量,都由無數平凡的付出匯聚。就如同唐古拉山上普普通通的交警、養路工、巡護員,日復一日,默默守護著沿青藏公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過往旅人,還有長江源頭的那些草木生靈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巡邏途中車輛陷入雪中后進行自救(2024年2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他們常年生活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,忍受著不足海平面40%的空氣含氧量。他們長期在唐古拉山堅守著,與唐古拉山對抗著,也被唐古拉山成就著。

          新春時節,記者驅車青藏線,探訪唐古拉,親眼看到,當萬家團聚時,這些雪域高原的戰斗者、守護者、陪伴者,仍在堅守崗位,默默奉獻。

          與唐古拉的長情相伴,讓血肉之軀有了鋼鐵之心,讓平凡工作煥發非凡光芒——


        號稱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的109道班所在地,常年風雪交加(2024年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天險,砥礪奮斗者的忠誠

          六月雪、七月冰、八月封山九月冬,一年四季刮大風。唐古拉山,蒙語的意思是“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”。

          大年三十,在10級大風和零下19攝氏度的嚴寒天氣中,李華春坐在駕駛室里不停地擺弄車輛,卻怎么也發動不了。作為一名常年在青藏線跑運輸的司機,他遇到了最危險的情況——車輛壞在唐古拉山口。

          眼看趕回家過年的希望越來越渺茫,李華春心急如焚。正當他又冷又餓之時,遇到了“救星”——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隊長達娃云旦。

          打開引擎蓋,檢查電路和發動機,修理出問題的零部件,達娃云旦和同事一起快速修好車。

          “車子能發動了,快回家過年吧?!边_娃云旦揮手作別李華春,繼續巡路。


        109道班年輕一代的道班工人(2024年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青藏公路承擔著70%的進藏物資和30%的人員運輸,年均車流量達130余萬輛。

          在游客眼中,這是一條絕美的“雪域天路”,而對守護在這里的交警和護路工人而言,這是實打實的“奮斗之路”。

          有一年持續50多天的“風雪大救援”,達娃云旦至今難忘:“腳腫了、感冒了、臉凍傷了,卻無一人退縮?!?/p>

          與達娃云旦一起堅守的,還有道班工人巴布。

          巴布所在的109道班,號稱“天下第一道班”,承擔著唐古拉山口的道路養護保通任務。

          “海拔上五千,一步喘三喘”,更別說要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。有一次,唐古拉山頂突降暴雪,車輛堵在雪窩子中,進不了,退不得,情況非常危險。道班工人晝夜加緊作業,才把路打通。


        安多交警大隊秩序中隊隊長達娃云旦在冰雪路段緊盯過往車輛(2024年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但當工人們返回駐地時,卻發現濕透的手套凍在皮肉上,脫不下來了。等剝離手套,一些人的雙手已是鮮血淋漓。

          “路堵著,車走不了,車主鬧心,我們道班工人心里也難受?!卑筒颊f,“只有路通了,車走了,我們才算是完成了使命?!?/p>

          數十年來,交通警察和道班工人,用忠誠和奉獻,讓“高山”低頭、把“天險”變通途,確保了“高原大動脈”暢通無阻。

          環境越艱苦,內心越火熱。這是奮斗者在唐古拉的真實寫照。


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隊員在巡邏時通過對講機互相聯系(2024年2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冰川,見證守護者的堅韌

          唐古拉山的主峰——格拉丹東腳下,姜根迪如冰川傲然聳立。

          冰川水匯成沱沱河后,一路向東,這里便是“長江第一滴水”的發源地。

          頂著10級大風,在冰封的沱沱河畔冒雪跋涉180公里,記者來到了姜根迪如冰川下的安多縣瑪曲鄉如來村,見到了牧民南扎。

          南扎的家距姜根迪如冰川不到3公里,被稱為“長江源第一戶”。

          放牧、勞作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南扎一家人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一樣,安穩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。

          如今,世世代代在冰川下草原上放牧的村民們,又有了一個新的使命——守護長江源。


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在巡邏守護長江源(2024年2月2日攝,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8年前,南扎和村民們加入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。從此,每個月除了放牧,他有大半個月的時間,都行走在保護長江源頭的路上。

          “這里生態極其脆弱,一旦破壞就很難修復,加強生態保護至關重要?!蹦显f。

          不畏路途艱險,不懼冰雪嚴寒,環保志愿隊自發組織清理草場上、河道邊的垃圾,勸導外來人員不要破壞環境、驚擾野生動物,救助遇險的科考隊員。他們用自己的足跡,一步步丈量長江源,被親切地稱為“長江源守護者”。

          瑪曲鄉黨委書記次旺卓瑪說,環保志愿隊每個月都要進行五六次巡邏,每次巡邏40多公里。巡邏路上,冬天是風雪,夏天是沼澤,多數時間沒有手機信號。

          “如果發現不速之客,隊員會通過對講機向最近的牧戶報告,一層一層,直到鄉政府?!贝瓮楷斦f,這種簡單又實用的通信方式,將散落在草原上的一個個牧民聯結成一張“保護網”,守護著長江源的碧水藍天、草木生靈。


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在巡邏守護長江源(2024年2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2021年,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,如來村每戶村民家都有了一名巡護隊員,每年有相應補助。村民多曲說:“過去,我們父輩靠在長江源頭放牧為生,現在我們通過保護長江源生態獲得了更多收入,也收獲了更多自豪和驕傲?!?/p>

          草原上,藏羚羊、藏野驢、藏原羚等不時闖入眼簾?,斍l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隊長仁青加措說,如今長江源頭野生動物越來越多,“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認可”。

          唐古拉、長江源,這些宏偉的名字,在仁青加措看來,只不過是家門口的那座山、那條河:“這里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,我們只不過是在做一件普普通通、所有人都應當做的事情——守護自己的家園?!?/p>


        生活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片區的藏羚羊(2024年2月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儲國強 攝

          豐碑,凝鑄奉獻者的精神

          經過唐古拉山口的人,會被山上一座座紀念碑吸引。

          這些石碑,有“兩路”精神紀念碑,有青藏電力聯網工程紀念碑,有“天下第一道班”紀念碑……

          風雪肆虐中,這些紀念碑巋然屹立,記錄著一段段難忘的歷史。

  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年近七旬的才嘎老人(左二)在巡邏守護長江源(2024年2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1954年5月,隨著鐵錘砸向鋼釬的一聲響,時任西藏運輸總隊政委的慕生忠帶領筑路大軍開始修建青藏公路。

          當年9月,工程推進到唐古拉山口。施工隊伍迎著風雪冰雹,奮力拼搏,吃的是加鹽的面疙瘩,睡的是冷得像冰窖的帳篷,筑路工人因缺氧而面色紫黑、嘴唇干裂。

          但為搶在大雪前打通道路,大家爭著到山頂最高處施工,在風雪中一邊掄鎬一邊大喊:“加油,戰勝唐古拉!”

          蜿蜒千里的青藏公路,是筑路工人用血肉之軀筑起的一道不朽豐碑。

          今年春節期間,達娃云旦一直堅守在唐古拉山口執勤點,這里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勤點位。

          “天路”守護人,是對他們的稱呼。2017年以來,安多交警大隊累計疏通受困車輛14萬余輛次,成功救助群眾2000余人次,收到群眾寄來的錦旗、感謝信800余封(件)。

          群眾的口碑,又成為一代代“唐古拉交警”接力樹起的豐碑。

          瑪曲鄉長江源黨員環保志愿隊年近七旬的才嘎老人(右二)在巡邏守護長江源(2024年2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
          離開唐古拉山口,行至山腳下的瑪曲鄉,記者見到年近七旬的才嘎老人,他正在小心擦拭胸前的一排獎章。

          40多年來,才嘎一直在保護區里從事巡護、救援和環保工作。2022年7月,一支攝制組遭遇洪水被困,才嘎帶著村民第一時間救援,卻在其他人獲救后被困車頂。等了14個小時,他才被救下來,問的第一句話是“人都安全了嗎?”

          因為在保護長江源上作出的突出貢獻,才嘎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,老人只要參加活動都會佩戴上這些獎章。

          明晃晃的獎章,是老人用幾十年守望相助鑄就的豐碑。

          慕生忠、達娃云旦、才嘎……這些或偉大或平凡的名字,這些“天路”建設者、山河守護者,都有著一股不怕死、不怕苦,敢付出、不服輸的勁頭。

          當這股勁頭成為唐古拉山上人們的群體性格,便會形成一種精神,如同風雪唐古拉山上的豐碑,成為蒼茫大地上的醒目地標,永遠挺立于世界屋脊。(記者儲國強、翟永冠、白少波、田金文)

        (責編:李文治)

    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网,蜜臀色欲91Av在线一区二区,国产成人精品毛片卡,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资源